从2021年医保谈判, 看创新药行业逻辑变化

avatar
拾荒者
 2021-12-14 11:12

01

医保调整常态化,创新药进医保时间持续缩短。

2016年以来国家医保保持每年一谈节奏,2021年共计对117个药品进行谈判,谈判成功94个,总体成功率80.34%;其中,目录外85个独家药品谈成67个,成功率78.82%,平均降价61.71%。目录外67个药品中有66个是五年内上市的,占比99%,其中27个创新药实现上市当年进入医保。基本实现了药品审评和医保审评的“无缝衔接”,利好创新药放量。

02

从谈判结果看创新药行业逻辑变化:

1)市场关注度最高的PD-(L)1竞争日趋激烈。目前国内共有11个PD-(L)1品种,2021年医保新纳入8项适应症,已涵盖国产4款产品主要适应症。国产PD-1年用药金额由2019年的10万+或已下探至2021年医保谈判后的4万元左右,进口产品也已下探至10万左右。

2)Biotech新药上市后第一时间进医保。除歌礼制药的达诺瑞韦钠片外,其他品种均在上市一年内寻求进医保。我们认为一是现阶段纳入医保的创新药以me-too为主,竞争日趋激烈,为抢占市场份额,销售能力薄弱的Biotech企业必须尽快将产品纳入医保;二是目前Biotech企业上市品种较少,通常为首款商业化品种,需快速放量回收现金流。

03

天价罕见病用药放下身段进医保,高端治疗需求仍需多层次支付体系。

罕见病用药可及性是全球难题。2021年医保首次出现年用药金额百万级别的天价罕见病药品,如渤健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和武田的阿加糖酶α注射用浓溶液。其进医保报出“地板价”,是综合考虑支付体系、竞争格局等因素的结果,对其他高价药并不适用。

当前我国医保基本的定位愈加清晰,在此背景下对接商业保险或将成为高值创新药商业化新常态。2020年我国健康险收入8173亿元,同比增加16%,占卫生总费用比例达到11.32%,保持持续提升态势。

04

创新药迎医药行业第二次出清,关注自主创新和临床价值。在带量采购等背景下,企业为了寻求生存、保持利润增长只能向创新进行转型,而在当时具备能力的企业较为稀缺,因此大部分企业选择me-too类创新。

随着研发持续推进,me-too类赛道的拥挤使得产品在上市后面临激烈竞争,这类创新也不再具备应有的临床价值和回报率。我们认为当前应关注未来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自主创新企业,以及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和壁垒的创新药产品



展开阅读全文
赞 | 1 0条回复 收藏 分享
观点区
查看对话